Search

#讓澎湖成為高齡社會養生村的典範
#建立志工時間銀行的制度
2018年台灣高齡人...

  • Share this:

#讓澎湖成為高齡社會養生村的典範
#建立志工時間銀行的制度
2018年台灣高齡人口突破14%,正式成為高齡社會的一員,那誰來照顧失能人口,高齡者如何維持健康,成為產官學的重要議題論述,光復就瑞士的老人時間銀行為台灣研究對象,由60歲老人服務80歲老人為概念,讓老有所終;壯有所用。

近年光復常想,澎湖是齡老的地區,但年青人、中壯年人也不少,所以瑞士時間銀行的模式就得以在澎湖投入高齡照顧,再交換照顧服務。

將當時推動長照走動式照顧服務運用到志工上,透過專業照顧服務的交換,幫助了因為車禍在醫院、急性中風的志工,返家復健後重返志工行列等,光復未來就能在澎湖打造時間銀行行動城市發展出關懷互助、慶生喘息與圓夢以及跨專業長照服務,可以自行使用、親友或捐贈時數。

因為時間銀行獲得價值,更在化療返家後,有照服員協助進食和沐浴;70歲志工因為眼睛手術申請照顧,休養後回到了志工行列,繼續開心服務;因為母親車禍失能的50歲大哥,交換居家喘息,而能出外做生意,得到收入;沒有時數的50歲獨居癌症患者,透過志工捐贈時數,得到陪同就醫的照顧;行動不便的志工夫妻申請花博圓夢,90歲志工奶奶申請老朋友圓夢,找回社交的網絡。

若有不符合長照服務的對象,例如64歲以下或是癌症、手術等返家後的照顧,在最緊急時刻獲得紓解,讓家庭回到正常,志工可回到服務崗位,更願意付出或捐出時數,若其中有許多是邊緣戶和弱勢戶,時間銀行也透可透過記者會,讓捐贈時數志工和服務單位見面,對這個城市來說,別具意義的傳達關心與照顧。

不同於其他時間銀行我們還設計了把「養老院變養生村」的概念。我們希望把澎湖的廢棄營區,開發成為養生村並有優質住宿設備,讓長者種菜、水果以及花草……等怡悦身心並提供子女民宿渡假陪長者。養生村和養老院的功能不同,一般長者不願意到養老院就是沒有辦法自理,又不捨離開子女,養生是可以自行活動自理,而且是雙向互助,更是社會安全網的一環,特別是不符合長照服務資格、長照評估後未符合標準的志工與民眾,能夠用時數交換照顧,降低社會問題的風險,能真正長出提領交換,落實時間銀行及養生村的精神。

時間銀行是一種社會投資,透過互助帶來價值和可能,我們更看見,時間銀行成為社會安全網的一道防線,幫助了許多家庭,影響了社群團體,具有社會效益,從政策發展的角度思考,透過政府整合志工,形成社會性的互助網絡。

光復期盼好的政策能被看見和延續,也希望號召更多社群投入時間銀行的建構,例如:企業投入、學校參與及民間組織的發展,透過不同力量建構友善的社會互助網絡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澎湖,看見幸福
View all posts